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风力发电企业一体化管理初探

作者:中能电力  发布时间:2019-12-11 17:36:58  浏览:2348

  风力发电作为新能源产业的支柱,已在全国范围内遍地开花。截至2014年底,我国风力发电并网装机规模已累计达到9637万千瓦,占全国总发电量的7%以上。但由于风电场地理位置偏僻、运行工况恶劣、发电设备基数大、设计运行方面等因素影响,风电企业管理的难度不断增大。探索适合行业特点的科学高效的风电管理模式已成为当前风电企业的重要工作内容。通过推动风电管理精细化、系统化、规范化,积累更多的管理经验,对于提高风电企业管理水平十分重要。本文将结合风电企业发展中普遍存在的难点、焦点和热点问题,对其企业管理模式进行一番探讨。
  转变管理职能,合理分配权限
  适用性原则和效率最大化原则,是企业选择组织结构的根本要求。随着风电企业规模的不断壮大,业务范围增多,管理难度也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企业管理层级过多,势必造成决策信息传递速度缓慢、各风电场主动管理意识淡薄的情况。为此,则需要重新分配管理权限,通过下放专业管理权,使各风电场承担起本单位的安全、发电量指标、设备管理、费用控制、人员培训等责任,风电场管理者可根据具体情况作出执行性决定,使其逐渐由单纯的执行者转变为善于思考的执行者,辅之以公司各职能部门的指导、服务、监督,实现纵向管理层次简化,横向管理幅度拓宽,最终提高管理效率。
  建设“三个中心”,优化运维水平
  与火力发电、水力发电相比,风力发电运行系统较为简单,没有繁杂的辅助设备,但绝大多数风电场远离城市,场内风机数量多、间距大,现场设备监管和巡视难度大。因此,对于管理着多个风电场的企业而言,有必要深入优化生产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效率,确保设备安全稳定运行。
  近年来,随着自动化程度和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风电场依靠科技平台,实现“远程集中控制、现场少人值守”的运维模式已不再是难题。依托于“智慧风电场管控平台”,通过数据采集、整理、存储、分析,实现远程监控、趋势分析、实时报警、检修管理、备件管理等综合功能,既满足了生产运行的需要,又降低了运行维护成本。
  为确保设备健康稳定运行,最大限度地提高检修工作水平,培养并成立一支技术能力过硬的专家型检修队伍是一个性价比极佳的解决方案。以风电场信息化管理为基础,通过编制风电场设备管理检修维护作业指导书,详细规定每一个作业工序、工艺、技术标准和安全措施,同时,根据风电场运行数据统计分析得出的共性规律,制定科学合理的巡视周期,做到定性、定量、定置检修。
  风电场不仅设备基数庞大,而且发电机组中存在大量不同种类的集成化元器件及模块,元器件故障率高,且修复率极低。而生产厂家在地域跨度、手续办理等诸多状况的影响下,供货反应速度缓慢。因此,创新备品备件管理模式,争取以最小库存完成最大设备投运率,就显得十分重要和迫切。由于风电场分布范围广,由各个风电场独立管理配件成本过高且工作强度大,因此,成立备件管理中心,实行统一仓储、调度、更换的管理方式可以使备品备件存量在满足实际需要的基础上,大幅降低管理成本。
  强化风险管理,突出项目管控
  受项目投资巨大,征地范围广、建设成本高、政策依赖性强及零散式施工等因素影响,风电场建设的不确定因素复杂多变,这样的特性决定了风电项目开发是一种具有高风险系数的工程。由此可见,做好全面风险管理的意义重大。

  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就是要增强管理者的风险意识,提升项目建设风险的预知能力,做好风险的识别、估计、评价,寻求规避、转移、缓解、接受、利用风险的行之有效的策略,将风险转化为机会或使风险所造成的负面效应降到最低程度。在项目开发及后续管理过程中,重点做好以下几点:一是综合考虑风能资源、投资环境、建设条件、并网条件和电力市场等因素,明确各类不确定因素,提前制订预案,完善应对措施;二是着重对政策的研究,合理配比融资结构,制订防范预案,根据金融政策变动情况,及时调整还款计划,降低财务费用;三是依托上文提及的“三个中心”建设,降低运行风险;四是强化法律意识,强化普法工作,加强合同法律审查,有效避免合同风险。

转载:互联网